易建联球场“任性”脱鞋 背后究竟是何利益冲突?

中国篮协昨天发布通知,球员易建联因为在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中将联赛指定用鞋脱下并扔在球场内后离场的行为遭到了通报批评、停赛1场的处罚。

当天举行的CBA联赛第二轮深圳对阵广东的比赛中,第二节比赛进行到58秒时,广东队球员易建联在场上将联赛指定用鞋脱下后离场。随后的比赛中,易建联在第二节试图穿着其个人赞助商品牌球鞋上场比赛,但遭到了拒绝,他随即离场返回了球队更衣室。但在下半场比赛中,经过与现场官员的沟通,易建联穿着个人的赞助商品牌球鞋登场并打完了比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易建联表示他之所以脱下联赛指定用鞋是因为鞋不太合适。

赛后,中国篮协认为此行为严重损害了联赛赞助商的形象和权益,因此给予易建联通报批评、停赛1场的处罚,并核减广东宏远俱乐部联赛经费5万元。

在这起罕见的脱鞋事件背后,是CBA商业化过程中,联赛、主赞助商、球员多方在各自商业利益上的纠葛和冲突。

体育赛事的商务运营权可分为广告招商权和版本分销权。在国外的体育赛事中,版权分销是赛事总收入的最大来源之一,如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赛中,版权分销占到总收入的一半还多,但在CBA,版权收入微乎其微,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招商权。2012年,一家国内体育运动品牌为CBA拍出5年20亿的赞助合同,这是之前每年2000万赞助额的20倍。在当时十分惊人,因为同期阿迪达斯为NBA支付的,也只是11年4亿美元。品牌也因此获得了整个CBA的装备赞助权益。但这与NBA允许球员个人保留球鞋装备权的做法有很大不同。

而刚刚从NBA转回国内联赛的易建联恰好签约了另一家体育用品赞助商。此前,类似的冲突也屡有发生。当时CBA采用特许贴标权的方式予以解决,即球员交付一定的费用后,可以穿着个人赞助商品牌的球鞋比赛,但商标必须遮住。今年,CBA突然取消了这一规定,业内预计这与本赛季是整体装备赞助合同的最后一个赛季有关,明年3月份,CBA将公开招标以产生新的合作伙伴,在此之前,企业希望将自己的广告效益最大化,但这也无疑把有个人合同在身的球员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